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教师风采 » 正文

钢铁冶金新青年——关锐


露珠凝于晨曦,冰镜映出冬寒,岩浆铸就山川。自然界的凝固,是静谧的诗,是时间的画。正如自然界在静谧中绘制凝固的诗篇,工业领域也以其独特的节奏,将熔炼的艺术转化为现实的独具匠心。在工业的宏伟舞台上,钢铁冶炼宛如一颗璀璨而坚毅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在那火光与铁水交织的世界里,如同一场壮丽的交响曲,炽热的熔炉中,铁水沸腾翻滚,犹如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泵送着工业的生命之血。他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关锐,2010年进入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2016年获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材料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攻读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201911月至202111月,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奥地利莱奥本矿业大学(Montanuniversität Leoben)先进凝固及熔化过程数值仿真实验室(SMMP)交流学习,2022年获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职开云·kaiyun(中国)体育官方网站材料与冶金学院,加入到“凝固理论与质量控制团队”的大家庭。

自入职以来,关锐同志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孜孜不倦,积极参与到《冶金传输原理》《现代凝固理论》等课程的授课任务中。通过生动的演示和清晰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凝固过程中溶质分布的奥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同时运用多种凝固模型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详细剖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奥镁绿意杯”“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先进材料连接竞赛”等国家和省级以上科研技能竞赛,全方位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生也多次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中国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奥镁绿意杯三等奖2项。

同时,积极参与凝固理论与质量控制团队的建设工作中,主动承担团队相关工作,积极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努力推动凝固理论与质量控制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团队承接项目,总是冲锋在前,带领团队成员进行项目攻关。在资料收集阶段,亲自筛选关键信息源,为团队节省大量时间;在方案制定环节,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创新思路,启发团队成员的思维。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上,更是不遗余力。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分享研究进展与遇到的问题,然后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指导。积极为研究生争取实践机会,与合作企业沟通协调,让研究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在他的努力下,研究生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实践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在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在相关科研领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与突破。对于连铸多外场作用下的溶质传输行为研究,基于Eulerian-Eulerian方法,建立了“柱状晶-等轴晶-液相”多相凝固模型,模拟了凝固组织的动态演变行为,研究了连铸多外场工艺对铸坯宏观传热、熔体流动、凝固组织演变及溶质传输等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升了连铸坯的均质度。阐明了凝固坯壳连续变形过程中固相速度散度与连铸坯宏观偏析缺陷的对应关系,在揭示溶质偏析形成机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截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鞍钢集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联盟智库专项、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原创与交叉研究培育专项)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及宝钢、攀钢、抚钢等校企合作项目等10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16篇,公开专利13项,其中授权12项。先后任《连铸》《钢铁钒钛》《河北冶金》期刊的青年编委。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一段话,关老师也会将这个理念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及科研生涯中,他也期待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积极投身于祖国繁荣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